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茶曾书屋 > 现代都市 > 大明锦绣朱允熥朱元璋后续+完结

大明锦绣朱允熥朱元璋后续+完结

岁月神偷 著

现代都市连载

“陛下!”蓝玉从武将之列中,昂首而出,朗声道,"臣,当仁不让!”说完,看着殿中群臣,满脸傲气。他有资格骄傲,在大明开国诸将老去之后,他屡次征讨塞外,次次都是大胜而还,打得北元闻风丧胆。“陛下万寿在即,臣愿用伪元贼子之头,为陛下贺寿!”蓝玉说话铿锵有力。”好,就你了!”朱元璋淡淡的笑了几下,站起身,“传旨!”殿中所有人跪下,聆听圣训。“蓝玉为征北大将军,携神机,龙骧神威三大京营四万五千人出征,并节制边地卫所兵马。”说着,朱元璋看看蓝玉,“咱,叫秦王也听你的指派,他的兵你也可以用。记着,北元的贼子既然来,就一个都别让他们活着回去!”“臣,遵旨!”蓝玉抬头,余光看看朱允熥,微微的笑笑。朱允熥也对这个舅老爷,略微点头。“传旨!”朱元...

主角:朱允熥朱元璋   更新:2024-11-11 15:01:00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《大明锦绣朱允熥朱元璋后续+完结》,由网络作家“岁月神偷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“陛下!”蓝玉从武将之列中,昂首而出,朗声道,"臣,当仁不让!”说完,看着殿中群臣,满脸傲气。他有资格骄傲,在大明开国诸将老去之后,他屡次征讨塞外,次次都是大胜而还,打得北元闻风丧胆。“陛下万寿在即,臣愿用伪元贼子之头,为陛下贺寿!”蓝玉说话铿锵有力。”好,就你了!”朱元璋淡淡的笑了几下,站起身,“传旨!”殿中所有人跪下,聆听圣训。“蓝玉为征北大将军,携神机,龙骧神威三大京营四万五千人出征,并节制边地卫所兵马。”说着,朱元璋看看蓝玉,“咱,叫秦王也听你的指派,他的兵你也可以用。记着,北元的贼子既然来,就一个都别让他们活着回去!”“臣,遵旨!”蓝玉抬头,余光看看朱允熥,微微的笑笑。朱允熥也对这个舅老爷,略微点头。“传旨!”朱元...

《大明锦绣朱允熥朱元璋后续+完结》精彩片段


“陛下!”蓝玉从武将之列中,昂首而出,朗声道,"臣,当仁不让!”

说完,看着殿中群臣,满脸傲气。

他有资格骄傲,在大明开国诸将老去之后,他屡次征讨塞外,次次都是大胜而还,打得北元闻风丧胆。

“陛下万寿在即,臣愿用伪元贼子之头,为陛下贺寿!”蓝玉说话铿锵有力。

”好,就你了!”朱元璋淡淡的笑了几下,站起身,“传旨!”

殿中所有人跪下,聆听圣训。

“蓝玉为征北大将军,携神机,龙骧神威三大京营四万五千人出征,并节制边地卫所兵马。”说着,朱元璋看看蓝玉,“咱,叫秦王也听你的指派,他的兵你也可以用。记着,北元的贼子既然来,就一个都别让他们活着回去!”

“臣,遵旨!”

蓝玉抬头,余光看看朱允熥,微微的笑笑。

朱允熥也对这个舅老爷,略微点头。

“传旨!”朱元璋又道,“出征之前,皇嫡孙吴王代咱检阅三军,以壮军威!”

朱允熥大喜,“臣,谢陛下隆恩!”

除了政事上朱元璋开始相信自己,在军事朱元璋也开始有心的塑造自己。

跪着的朱允熥余光看到金色的龙椅,知道距离那个位置,又近了一步。

~~~~~

如今大明对于北元有着战略性压倒的军事优势,北元根本不敢打动大规模的入侵,这次侵犯边关,大概也是大明的经济封锁急了,要打开封锁口,出来抢东西。

大明不但军事上压迫,经济上也压迫,盐茶糖铁瓷布等等中原产出的各种制品,一概不许跟北元交易。

所以尽管北元还有着庞大的骑兵体系,可日子却是王小二过年,一年不如一年。

散朝之后,蓝玉回了府邸,没多久之后他身边的那一群淮西武将也都纷纷到场,蓝玉专门叫人整治了好酒好菜。

这些武人凑在一起,除了喝酒赌钱,谈论的就是怎么打仗。但是现在,蓝玉出征在即他们说的却是别的事。

”蓝大哥!“景川侯曹震,拿着酒杯说道,”你说,今儿老爷子对吴王.......是不是有那么点意思?“

”何止有意思?“鹤寿侯张翼开口道,”老爷子就差没直说,吴王是皇太孙了!“

话音落下,桌子上的武人们都纷纷笑了起来。

太子在时他们都是太子一系,太子不在了他们就失去了庇护。如今太子的嫡子,武将之首常遇春大将军的外孙,有望成为太孙,他们如何能不高兴?如何能不得意?

朱允熥的出身,注定他天然是这一派勋贵的期盼。爹是太子,母亲是常遇春的女儿,总比朱允炆那个庶出的皇孙身份要强。

莫说现在朱元璋栽培朱允熥,就算是将来朱允熥想要那啥,这些人,中也会有人挽袖子上去。

要不然,为何在朱元璋晚年之时,把这些不太服朱允炆的人,全宰了呢!

众人纷纷大笑,蓝玉捏着酒杯,也笑道,”老爷子不立三爷,立谁?既是太子嫡子,皇帝嫡孙,又是俺姐夫常遇春大将军的外孙。只有三爷才能服众,只有三爷才能让咱们爷们服气呀!“

”咱爷们哪个不是在常大将军手下效力过?哪个不是受过太子爷的恩惠?他娘的咱们还都沾亲带故,你们说, 要是不立三爷,立了别人,咱们服吗?“

”蓝大哥说的是!“

”大将军说的是!“

众人纷纷点头,这些头脑简单的武夫,蓝玉的话算是说到他们心坎里去了。

他们不想那么多,就是认亲不认理。无论是身份上,还是血缘上,他们都和朱允熥亲,所以就认吴王。

”不过,现在还没定下来,嘴上都带着把门的,别出去瞎咧咧!“蓝玉收敛笑容,对众人正色道,”只要老爷子没开口,这事就不算数!“

众人点头,这点心机还是有的。

”况且多少双眼睛都在背地里盯着三爷呢!“蓝玉又道,”不能给人落下把柄,但是咱们这些人,必须要维护三爷,明白吗?“

"那是自然,咱们以后的身家富贵还指望着三爷呢?”

“三爷是太子爷的嫡子,咱们必须维护。”

“谁他妈敢跟三爷扎刺儿,老子剁了他!”

武将们说啥的都有,蓝玉眯着眼睛喝了一口酒。

他的脑中浮现出一个人,一个太子在世时候,他就极力让太子防备的人。燕王,朱棣。

众人正乱哄哄的喝着,管家进来。

这管家原来是蓝玉身边的亲兵,伤了腿脚上不得马,才在府中当了管家。

“将军!”当了管家还是军人作派,不喊老爷喊将军,“二少爷来了!”

“他来了你干什么,让他 进来吃酒就是了!”蓝玉纳闷道。

管家口中的二少爷,就是蓝玉的外甥,常遇春的儿子,继承了公爵之位的常升。

“二少爷找您有事!”管家小声道。

“你们几个喝着!”蓝玉扔下酒杯,走了出去。

偏厅中,常升正在喝茶。

他面目和常遇春有些相似,手长脚长宽肩膀,一看就是骑马射箭的好汉子。

”老舅!“见蓝玉进来,常升赶紧说道。

”啥事?神神秘秘的!“蓝玉从小算是被常遇春和姐姐带大,所以和姐夫一家感情极好,对常家兄弟,比自己儿子还要看重。

”给你的信!“常升小声道。

”谁?“蓝玉急闻。

常升没说话,比划了一个三的手势。

他常遇春之子,算是大明勋贵中身份最显赫的人物。对于皇帝的性格,也颇为了解。

蓝玉他们在密室中吃饭自然没有耳目,可这是蓝玉家的偏厅,到处都有下人。而老爷子那神出鬼没的锦衣卫,让他们不得不小心。

蓝玉摆摆手,所有下人都退下,走远。

打开信,仔细的读了起来。

”舅公蓝玉亲启!“

信,是朱允熥用晚辈的口吻写的,让蓝玉笑了起来。

”皇爷爷万寿在即,此次出征务必要竟全功,不但要胜还要胜的漂亮。“

”朝中不知多少人眼红嫉妒您的功绩,所以熥儿多嘴,缴获金银牛马等战利品,不能私分。若抓获北元贵族女子,当安全带回大明。“

”舅公直爽豪迈之人,可有时候在别人眼中,却是桀骜骄纵。熥儿请舅公,谨慎言行,千万不可授人话柄!“

”说的什么?“

见蓝玉看完,把信放在火上烧着,常升问道。

蓝玉是胆大包天之人,什么事都不放在眼里的,除了太子朱标之外从没有人叫他收敛过言行,现在被一个小孩子敦敦告诫,他是既觉得有些好笑,又有些温暖。

”三爷让俺谨慎言行,别给人留下把柄!“

”他是长大了!“常升笑道,”开始操心起长辈来了!“

~~~

不知道蓝玉能不能听进去。

千万要听进去,不然浪费了我一片苦心。

站在院子中,朱允熥遥望夜空。

朱元璋要杀人,才不会问你是谁,有多大能耐。他杀人,都是目的性的。

原本时空,太子一死,立了朱允炆为皇孙之后。蓝玉的罪名一夜之内就多了无数。

私分战利品,结党营私有不臣之心。

不守臣礼,侮辱北元皇妃,睡了北元皇帝的女人。

因为边关城门落闸他进不去,扬言血洗边关。

蓝玉的桀骜不是一天两天了,之所以朱元璋那样性格的人能容忍他到今天,不是因为他多能打,而是因为他和太子朱标的关系。

朱允熥收回目光,心道, ”该说的都说了,看他自己!“

自己是想要那个位子,但自己也不想要一个桀骜不驯的蓝玉。

为人臣要有为人臣的样子,他的告诫是种保全,更是一种提醒。

假若朱元璋认为自己驾驭不了蓝玉,桀骜的蓝玉也一样要死。


“阿!”浑身镶满弹片的元军落马惨叫。


下一秒,矫健的明军一锤砸碎了他的脑袋。

天地之间,是最原始的,血与肉的搏杀。

明军像是刺猬,应对草原野狼的爪牙。

圆形的方阵呈环状,像洋葱一层又一层。

元军的骑兵每拨开一层,都要刺痛的落泪。

而且,因为冲锋的骑兵太多,接地面太小战场显得格外拥挤,骑兵渐渐失去了速度。

双方变成了混战,谁先松气,谁就败了。

但是,大明不可能松气。

这里是死地,他们来这里就是为了死战。

咚咚咚,蓝玉拼命的挥舞双臂,捶打大明的军鼓。

“大帅!”年轻的亲兵跑来,“侧面,数千元军翻身下马,朝咱们冲来!”

咚!

蓝玉敲出最后一个音符,把鼓锤交给别人。

“濮玙!”

“末将在!”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将领出现。

年轻的将领眉宇间都是英气,盔甲在他身上勾勒出完美的线条。

“带人,推下去!”蓝玉命令。

“喏!”

看着年轻的将领,带着精锐甲士离去,蓝玉对着他的背影大喊,“濮玙,莫堕了你爹的威名!”

濮玙的身形微顿,随后深吸一口气,举着手里的铁骨朵,“大明男儿,死战!”

随后,他带着上千精锐步卒,居高临下的冲击。

他喊的,是他父亲曾经的口号。

濮玙西凉侯,乐浪公濮英之子。

洪武二十年跟随大将军冯胜和蓝玉北伐,北元太尉哈纳出投降。

班师回朝之时,带领三千军兵殿后的濮英被埋伏的元军包围。

三千人全部战死,濮英力战被俘。但是趁着元军不备,抽出腰间匕首。

大呼,大明男儿,死战不降,自杀身亡。

元人感其刚烈,将尸首送归明军。

~~~

战场惨烈到了极点,随时都有人倒下。

蓝玉所在的沙丘侧面,黑压压的元军下马,踩着沙子举着圆盾,拎着弯刀,无声的冲锋。

“大明男儿!”一声怒吼,濮玙在高出冲下。

他身后,无数铁甲步卒发出父辈的嘶吼,“死战!”

“杀虏哇!”

砰,濮玙的铁骨朵砸碎一元军的头颅。

低头撞入元军的人群中,如狼似虎一般左冲右突。

马上,我们或许不是你们的对手。

但是在地上,全身包裹在铁甲中的大明士卒,天下无敌。

元军的钢刀在他们身上摩擦出火花,他们手里的钝器无情的收割着敌人的生命。

大漠的风,更急了。

一场厮杀,持续到了天黑。

黄沙上都是人类的尸体,还有伤员的惨叫。

蓝玉依旧坐在马扎上,纹丝未动。

~~~

“此战,沈阳侯,徽先伯,怀远侯,宁州男之子皆战死!”

“西凉侯濮玙连换两幅铁甲,阵斩哈咎之侄,阔查帖木儿。”

“臣之大军与贼厮杀一天,死伤........”

念到此处,朱允熥声音有些哽咽,“死伤半数......”

两万多步兵,对三万多骑兵,不但没有崩溃,反而像钉子一样钉在那里,为了包抄的其他明军争取时间。

一天时间,一万多人战死。

这是多么惨烈的战斗!

“男儿到死心如铁。”朱允熥继续念道,“军中男人至死,头颅仍望向中原方向......是夜,元军撤退,将臣所剩半数步军团团围住,等待天明!”



打出去,简单三个字,却让所有人勃然变色。

几个翰林学士,脸色大变。

那些皇子皇孙,差点拍手叫好。

而窗外的朱元璋,眼神中满是欣赏的笑意。

“孙儿看了些闲书!”朱允熥对朱元璋笑道,“上面说南方的安南,暹罗,真腊等国一年四季如春,地广人稀稻米三熟,还有数不清的江河可以提供鱼虾,树上都长着果子,当地人几乎不务农都不用挨饿。”

说着,朱允熥笑笑,“还有那个今日朝贡来的琉球国,那块地方最适合种着甘蔗,盛产蔗糖,如今大明兵强马壮何不占了那些地方,慢慢的移民工过去.......”

“殿下!”刘三吾忽然正色道,“国之大,好战必亡!”

“殿下,中华物华天宝,何须那些蛮夷之地!”

“殿下,切忌乱言,不见隋炀帝前车之鉴乎!”

“殿下,百姓怎能轻离故土?小心民变!”

朱允熥说过的打出去,不言而喻,就是要打下这地方并且占领。

他这番充满了侵略性的言论,在翰林学士们的耳中,简直是不务正业,劳民伤财,好大喜功。

此时,一直没说话的朱允炆也开口了。

一副兄长的派头说道,“三弟,胡闹什么?这些藩国,都是皇祖父亲自定下的不征之国!”

你一个五十万大军都打不过你叔叔几万人的军事白痴,就别跟着说话了!

朱允熥心中腹诽,淡淡地回道,“皇爷爷说不征之国,是为安抚藩国之心,当时大明根基未稳,才那么说!”

“将来我大明人口越来越多,还有每年那么多的囚徒,与其让他们挨饿,与其管着他们,不如给他们兵器,让他们去 那些所谓的蛮夷之地。”

“又不用朝廷出动大军,几十年之后,推行汉字汉语,那块地方不就变成我大明的领土了吗?”

后世大音帝国就是这么干的,什么西兰花,袋鼠国不都是如此吗?

朱允熥理直气壮,“再说,藩国哪有郡县好?既然他们仰慕中华,文化礼节也都是取自中华,还分什么藩呀?直接郡县!”

说着,看看屋里的皇子皇孙们,“若是怕镇不住,以后可以分封宗室子弟........”

“吴王殿下!”刘三吾已是怒发冲冠,直接冲进屋里,朗声道,“中华内圣外王,不能刀兵加于藩国,大国要有大国的威仪和礼节。你.....殿下,这番话要是让藩国知道,如何看待大明,如何看待陛下,如何看待殿下?”

“好啦,好啦!”朱元璋在窗外摆手,笑道,“小孩无心之言,计较那么多干啥?”说着,笑容收敛,环视一周,“今日吴王这些话,一个字也不许传出去,听见没有?”

“臣等遵旨!”

今日朱允熥又是改税,又是要给藩国设置郡县,实乃骇人听闻之言。

朱元璋不许别人传出去,就是对朱允熥的爱护。

但是,别人不认可朱允熥的话,朱元璋却是认可。

他武人出身,世间真理都在刀把子上,真要是信了那些所谓的翰林学士的言论,他现在就不是皇帝,而是乖乖种地呢。

说不征之国,是为了稳定边疆,而不是真让着那些什么蛮夷小国。

不打不是不想打,而是鞭长莫及,财政负担太大。

要是能像蒙古人那样,把天下能看见的土地都打下来,建立一个日不落的大明帝国,朱元璋一万个愿意。

学堂里鸦雀无声,朱元璋看看天色,“继续读书吧!”说着,转头就走,却又再次转身,“老三,中午和咱一块吃饭!”

“孙儿遵旨!”朱允熥笑道。

窗外,皇帝走远,刘三吾对方孝孺说道,“吴王殿下聪慧不凡,于国家大事见解独特,但是善于弄险,喜欢刀兵,以后还要多多留心,不能让吴王误入歧途!”

说着,他已是忧心忡忡。

皇帝对吴王殿下的喜爱溢于言表,再加上立皇孙之事,如果大位真的给了吴王。

那,一个喜欢侵略的帝王,会把这个国家带往何处呢?

往回走的朱元璋,心中却是另一种想法。

刚才,朱允熥带给他的震撼,久久不能散去。

这孩子对于国事有着深刻的见解,对于国家的未来有着独到的眼光。

尤其关于土地那些话,说进了他的心里。

至于朱允熥所说占了那些藩国,在他心里根本不是事儿。

而且从孙子的口中,他似乎看到了一条大明江山万年的永固之路,一条历朝历代都没有走过的路。

他虽然是平民帝王,却如何不知道那些蛮夷之地物产丰富?

现在中原所种的稻种,都是那些小国传来的优质稻种。

江南之地一年两熟就是粮仓,真要是占几个一年三熟的地方,百姓还用挨饿吗?

况且孙儿所说的不用朝廷动用大军,步步蚕食的想法很对。

那么多囚徒,那么多罪犯,还有无地的百姓发过去,先建立军垦,然后慢慢推广,再派些地方官!

当官的不好弄!

朱元璋边走边沉思,那些书呆子生怕死在蛮夷之地,让他们去云南广西当官都跟杀了他们似的,藩国.....

等等,朱元璋想到了什么,走着走着忽然笑了。

以后那些贪官可以不用杀了,不如废物利用,发配蛮夷之地替朝廷教化四方,牧守城池多好。

想着,朱元璋忽然笑出声。

边上的侍卫们对视一眼,纷纷诧异。

自从太子没了,皇爷很多天没笑过了。

不只如此,皇爷有很多年,没这么高兴的笑过了。

~~~~~

上午书读完了,翰林学士们布置了今天的功课,宣布散课。

下午则是皇子皇孙们喜闻乐见的骑马射箭,还有摔跤搏击。

皇明朱家武功起家,朱元璋自然不肯让儿孙变成四肢不勤的病秧子。

翰林们刚走,几个比朱允熥还小的小王爷顿时围了上来。

沈王朱模双眼发亮,“熥哥儿,那蛮夷之地真有你说那么好?一年三熟,人不干活都饿不死?”

其他几个小王爷的眼中,也闪烁着浓浓的求知欲。

朱允熥脑中忽然有了一个主意。

朱元璋分封诸王在边关的想法是好的,打仗亲兄弟,上阵父子兵,皇帝坐镇在中央,兄弟子侄在外打仗。

但是再好的想法到了后来,也会走样。

有明一代,中后期那些藩王都成了猪了,圈起来在封地养的,鱼肉百姓的猪。他们是荣华富贵了,天下最好的土地都封给了他们,可是却苦了百姓。

明末时期的农民造反,杀一个藩王够十几万大军吃一年。

与其让这些藩王祸害中原百姓,那将来如果自己能当政,还不如把他们远远打发了,分封到所谓的藩国去。

“那是自然!”朱允熥笑道,“我在书本上看,那些当地的蕃人住在草房里都不干活,睡醒了随便找棵树踹两脚,就有果子落下来,吃饱了他们接着睡,睡醒了接着吃!”

“那不成猪啦?”唐王朱桱纳闷道。

“光吃果子也不成呀,不吃肉?”郢王朱栋也说道。

“肉到真不怎么吃,那些人长的很小!”说着,朱允熥在胸口比划比划,“他们的个头,也就到这!”

“哈哈哈!”诸位小王爷咧嘴傻乐。

朱允熥忽然压低了声音,“那边不但有饿不死人的农作物,还盛产犀牛角,象牙,珍珠宝石,还有黄金!”

“啊!”瞬间,几个小王爷眼神睁大。

“他们都不会用,你说放他们手里不是浪费了吗?”朱允熥继续引导着这些小王爷的思路。

“要是给咱们就好了!”沈王朱模喃喃道。

“人家能给吗?”最小的唐王说道。

“不给还不好办!”朱允熥笑道,“抢呀!”


“见过刘学士,见过几位师傅!”

“臣,见过吴王殿下!”

大学堂门口,穿着亲王服饰的朱允熥,恭敬地对几位教书先生问好。

几位方正的读书人,也用臣子之礼回敬。

门外是臣子礼,真进了读书的房间,就是师礼。

朱元璋虽然出身草莽,但是对儿孙的教育抓得很严格。

当初朱允熥的老子朱标刚刚弱冠之年,朱元璋就为他聘请了出名的大儒,教导功课,其中最初出名的老师,就是元末明初很有名望的大儒,宋濂。

据说,当初这位宋老夫子,根本不管这些皇子的身份,教起书来直接用戒尺抽,朱允熥有几个叔叔比较顽劣,不但被抽手掌心,还被抽了脸。

当时几个叔叔年幼,被老师抽了自然要找老爹添油加醋说说委屈。岂料,直接被朱元璋扒了裤子,一顿竹笋炒肉。

其中,就包括赫赫有名的燕王,朱棣。

而且据说,在朱元璋所有的孩子中,朱棣最不听话,挨揍最多。

“吴王殿下今日来得早!”翰林学士黄子澄微微笑道。

今天的 大学堂朱允熥是第一个到,所以诸人有些奇怪。

朱允熥看看头上的 太阳,微笑说道,“一天之计在于晨,以往我不懂事,不爱读书听讲,辜负年华,也辜负了师长的期望。如今,我光阴易逝,我正要迎头赶上。想想以前,心中羞愧,愧对几位师傅的教导,我以后不会了!”

说着,在几位翰林学士诧异的目光中,竟然弯腰,郑重的行礼。

“不敢当吴王大礼!”几个翰林学士赶紧避身,不敢受这个礼。

“这真是吴王?”

刘三吾看着朱允熥,既熟悉又陌生,同时又有些欣慰和欣喜。

知错能改善莫大焉,吴王既然明白以前顽劣,诚心认错,他们这些做臣子的,定会全心全力的教导。

他之所以觉得对朱允熥陌生,是因为眼前的吴王,从里到外精气神都换了,更有朝气,更加蓬勃向上。

站在那里彬彬有礼,话语谦逊。瞬间,让刘三吾想到了,年少时读书的太子。

想着,这位老臣心中有些酸楚。

到底是太子的嫡子,平日顽劣,可一旦浪子回头,和那个英明神武的太子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。

酸楚之后是欣喜,怪不得皇帝说这位皇孙是朱家千里驹。

小小年纪,和大人一样知节守礼,谦逊温和。

刘三吾捋须笑笑,对朱允熥说道,“吴王殿下,这位是刚入京的方学士!”

“方孝孺见过吴王殿下!”

“先生不必多礼,说起来你我不是外人!”

虽然心里有些看不起这些,后来撺掇建文帝削藩而丢了帝位的清流读书人,但是此刻,羽翼未成的朱允熥,还需要在他们心中留下一个好印象。

一句你我不是外人,让众人大为惊奇。

只听朱允熥继续笑道,“方学士师从宋濂老夫子,我父亲也是宋老夫子的学生,按照辈分,我还要叫您一声师叔!”

说着,还真是行了一个弟子礼。

方孝孺方正刻板的脸上,难得的露出一丝笑意。

以臣子礼回敬,“吴王殿下言重了!”

看着这位赫赫有名的历史名臣,对自己行礼,朱允熥心中五味杂陈。

相比于撺掇建文不干正事的齐泰和黄子澄,这位方孝孺不但学问名闻天下,还是一位千古名臣。

方孝孺家中是世代的大儒,父亲做过济宁的知府,在元末乱世中保境安民,守护一方,贤明传于天下。洪武四年,朱元璋亲自下书,征辟方孝孺的父亲为官。

出身儒学世家,方孝孺有着真正读书人的浩然正气。

这个时代的读书人,在经历了蒙元百余年对汉家读书郎的压迫之后,都以造福一方为己任。

完全不像晚明时期,那些嘴上说着道德仁义,暗地里男盗女娼,嘴上说着君臣大义,其实蛇鼠两端,狗屁事都干不好,就会窝里斗的东林党人。

方孝孺这样的读书人,是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的坚定践行者。

他不是一个单纯的文人,而是严格要求自己的士大夫。

后来永乐帝朱棣靖难,攻克南京,建文不知所踪。

朱棣颁布奸臣榜,方孝孺榜上有名。

方孝孺第一个被捕,但却是朱棣亲自,礼贤下士一般的捕去。

早在朱棣攻入南京之前,朱棣的谋士,赫赫有名的布衣宰相姚广孝对准了皇帝,千叮咛万嘱咐。

千万不能杀了方孝孺,他是天下士人的领袖。

若方孝孺死,天下读书种子绝矣!

若方孝孺这样的人不能承认你,那你永乐大帝在士人的心中,永远都是篡位!

在紫禁城的大殿中,朱棣恳求方孝孺起草登基诏书。

方孝孺一身孝衣,为建文帝戴孝,怒斥朱棣。

在朱元璋所有儿子中,朱棣的性格最像朱元璋,你若不能为我所用,必杀之。

但是面对方孝孺,朱棣竟然耐着性子,温和的劝解。

最后说到口干舌燥,也没有口出恶言,只是说,先生这是我的家事,请您为我起草诏书。

然而方孝孺只给他写了几个大字,死即死,诏不可草。

朱棣强忍心中的怒气,问他,你不怕死吗?不怕诛九族吗?

所以,后来有了世人耳熟能详的那句话,你杀我十族有何妨?

朱棣再也忍不住了,朱家人都是暴脾气。

朱棣诛了方孝孺十族。

当着方孝孺的面,把他的亲人,门生,故旧全部杀掉。

方孝孺始终默默流泪,那摆在他面前为朱棣起草登基诏书的纸笔,始终没有动过。

杀了七天,在杀死整整847(也有说873)人之后,方孝孺慷慨赴死。

按照后世的观点,在感叹他的刚烈和忠诚之余,也要说一声愚蠢。

为了心中的君臣大义,连累了八百多人,值得吗?

可是在这个时代,真正的读书人,真正的士大夫眼中,值得!

你可以说这种行为愚蠢,但必须要敬佩。

这种精神,正是我们这个民族传承千年屹立不倒的士大夫精神。

正是因为有这种精神,在无数次外敌入侵,铁蹄蹂躏华夏大地的时候,我们的传承才没有断绝。

正是因为有这种精神,在一次次北方南下的时候,我们的国家民族才会面对杀戮,毅然决然的反抗不止。

这种精神或许不被人理解,但却不能缺失,它也不会缺失, 千年以来它已经浸透到我们天生的基因和血液之中。

从魏晋名士到衣冠南渡,从盛唐风华到大宋无双。

这种精神是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,是背着少帝跳海的陆秀夫。

是崖山十万投海而死的军民百姓。

是坚守北京的于谦,是刚正不阿的海瑞,是大明未有投降之典史的阎应元。

是江阴,扬州,嘉定的百姓。

是史可法,是目不识丁的李定国。

是后世在日寇铁蹄下无数的仁人志士。

是为国家,粉身碎骨却连名字都沉没在历史长河中的无名壮士。

这种精神,叫名节。

这种精神,叫大义。

这种精神,叫不屈。

纵然在浩荡的历史中,历史上也有数不清的文人败类,例如东林党那些跪在南京城外,迎接皇清的无耻文人。

但是,有着这种精神的大儒,如同银河中浩瀚的星海,连绵不绝,照耀着我们生长,并且热爱的人间。

瞬间,朱允熥的脑中闪过无数思绪。

脑中那些对于儒家和读书人的轻蔑,在脸上化为郑重。

他肃穆的整理下衣冠,摘下头上的亲王帽子。

低头,用最为谦卑的弟子礼行礼。

“熥,能得先生教诲,大幸也!”

“能为先生弟子,熥,荣幸之至!”


“皇爷爷,您还没用膳,孙儿特意让人煮了碗热汤面!”

朱允熥小心的捧着热汤面,慢慢来到朱元璋面前。

烛火下,后者把脸隐藏在黑暗中,用带着老人斑苍老的大手,抹了两下。

“你咋知道咱没吃饭?”朱元璋看着这碗面,幽幽道。

“孙儿想,今天您肯定吃不下!”

朱允熥用筷子翻了下面条,热气香气顿时扑鼻,“早上您来了一回,又要回去处理政事,咱们大明从蒙元手里接下的烂摊子,都压在皇爷爷身上。”说着,朱允熥推了下碗,“父亲在世时,每晚都会叹息,说皇爷爷太辛苦了!”

朱元璋眼睛一酸,差点再次落泪。

好孩子!真是好孩子!自己这些孙子中,还没有个这么心思通透的孩子!

今儿这日子,自己能吃下去啥?

大明百废待兴,自己敢有一丝懈怠?

想到此处,朱元璋露出些笑容,“端下去吧,咱不饿!”

“不饿也吃些!”朱允熥看着朱元璋,真诚地说道,“上午,您和孙儿说,要爱惜自己好好活着,才是真的孝顺!您爱惜身体,好好活着,也是对我们儿孙,最大的宠爱!”

说着,朱允熥又拿出一双筷子,哽咽道,“父亲的灵柩在这里,他英灵尚在,看见咱们爷俩能吃能喝的,想必也会欣慰!”

“熥儿!”朱元璋动容道,“你真是长大了!”

说着,撸起袖子,强笑了下,“中,咱爷俩一块吃了这碗面,咱们都爱惜自己身体,好好活着!”

这碗面还真是朱允熥让人做的,朱元璋出身贫寒,吃饭喜欢吃姜蒜这样有味道的东西,说是下饭。

热汤面的热气,笼罩住爷孙两人的脸。

吃着吃着,两人都感觉眼睛有些发热,不住的擦拭眼眶。

故去的人走了,可是活着的人还要活着。悲伤只能让天上的灵魂走得不安稳,礼节是给活人看,但是真诚和心意,是给故去的人看。

一碗面吃完,朱允熥端起碗,大口大口的把热汤喝掉,随后用筷子拨几下,把里面姜蒜的渣儿,也送到口中。

“怎么把渣儿都吃了?”朱元璋随意用袖子擦下嘴,说道,“没吃饱吗?没吃饱下去吃饭!”

朱允熥放下碗,学着祖父的样子,也用袖子擦嘴,“一粥一饭,当思来之不易。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!”说着,开始收拾碗筷,“父亲以前总教导孙儿,天下百姓奉养我们不易,要爱惜粮食珍惜民力。”

拿起碗,朱允熥苦笑下,“可是孙儿顽劣,每顿都要六菜一汤,如此奢靡浪费,孙儿真是朱家第一混蛋!”

“等等!”就在朱允熥转身之时,朱元璋忽然若有所思的叫住他,“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,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!”念了一句,朱元璋抬头,“这话,你从哪里学来地?”

此时还没朱子家训?

朱允熥这话,真是说到了朱元璋的心坎里。

他出生于贫民之家,祖祖辈辈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,可是勤勤恳恳种了一年地,却连顿像样的饱饭都吃不上,若有天灾还要全家忍饥挨饿,出去逃荒受尽白眼。

从农家小子到大明皇帝,百姓艰难朱元璋从未忘记。而身为帝王,礼仪之下免不了铺张浪费,却又无可奈何。

这简单的一句话,道尽了为人君,该有的操守和本份。

朱允熥心思转转,正色道,“孙儿是有感而发!”

“你....过来,到咱身前来!”

听朱元璋如此说,朱允熥放下碗筷,蹲在朱元璋的身前仰望。

“熥儿,你告诉咱,以前那副蠢笨顽劣的样子,是不是装的?”光线微弱的大殿中,朱元璋的眼神亮得吓人,像是看进了朱允熥的心里。

朱允熥低下头,低声道,“是!”

“为啥?”朱元璋忽然加大了声音。

“孙儿!”朱允熥再次抬头,眼中再次泪光闪烁,“孙儿害怕!”

“你怕什么?”朱元璋大声喝问。

随后,不用朱允熥回答,他已经懂了。

能怕啥?藏拙呗!

一个嫡子,一个没了娘的嫡子,在深宫之中没有同胞兄弟,没有母亲呵护,这日子怎么过?

坏就坏在他是个嫡子上,坏就坏在他身份尊贵上,深宫之中不知道多少双眼睛在暗中看着他,在等着算计他,他一个少年如果不小心翼翼的,把所有锋芒都藏起来,势必成为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。

他可是太子的嫡子,皇帝的嫡孙!

可是马上,朱元璋心中又生出些许的恼怒。

“你这混小子,该打!”朱元璋巴掌扬起来,又忍住了,指着朱允熥,“你老子是太子,你爷爷是皇帝,你用的着怕谁?有委屈不会找咱说?难道你现在就不怕了?”

“孙儿是该打!”朱允熥忽然给了自己一个巴掌,极其响亮,“孙儿是这天底下,最大的糊涂蛋!孙儿辜负了父亲,也辜负了皇爷爷。身为人子,不能至诚,乃是最大的不孝。身为皇孙臣子,不能为父亲皇祖分忧,乃是不忠!孙儿,为了自己那点可笑的小心思,竟然做了不忠不孝之人!”

见眼前的朱允熥说话条理清晰,引经据典,朱元璋心中的恼怒又化作怜惜,化作悔意。

该早点多看看这孩子,才十四岁呀,就有这样的隐忍,这样的心计。如此博学多才,如此聪慧。他说这些话,就算是饱读诗书的人,也未必能说得出来。

多好的一根苗子!就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话,这孩子就是我朱家的千里驹!

只见朱允熥擦擦眼睛,面容坚决地看着朱元璋,开口道,“皇爷爷,孙儿现在不怕了!

“为何?”朱元璋问道。

“孙儿身后两座山,一座是父亲,一座是您!”朱允熥缓缓道,“父亲走了,只剩下您,孙儿已经辜负了父亲,不能再辜负您!”说着,一种从未有过的刚毅在他脸上绽放。

刹那间,朱元璋仿佛看到了刚刚登基为皇帝的自己。

“我是您的嫡孙,是大明太子嫡子,若是再浑浑噩噩下去,若是连深宫中这些小伎俩都有所畏惧。若是再做一个顽劣蠢笨的男儿,若是再畏手畏脚,不敢展示自己。”

“那我,就不配做您的皇明嫡孙,更不配姓这个朱字!”

“好孩子!”朱元璋大手按在朱允熥的肩膀上,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真正的笑容,“好男儿就该意气风发,你现在才像是咱的好孙子!”说着,回头看看静静躺在大殿之中的棺椁,“才是你父亲的好儿子!”

奉安殿外,吕氏焦急地看着里面,却不敢上前。

刚才嬷嬷来报,朱允熥捧着一碗面进去了。

皇帝正是悲伤的时候,不想被人打搅。他进去岂不是自讨没趣?

谁知道,他进去之后就没出来,而大殿里一直隐隐有说话的声音传出。

他和皇帝说了什么?皇帝在和他说什么?他们怎么说了这么久?

吕氏心中仿佛压着一块石头,堵得喘不上气。

“今天皇帝对那小子的爱惜,所有亲王皇子皇孙中的头一份儿。这小子到底怎么了,竟然能让皇帝对他这么好?”

想到此处,吕氏看看身边同样望着大殿里的朱允炆。

“儿,你在想什么?”

朱允炆依旧看着那边,“儿子在想,老三以前是不是装的?”

一语点醒梦中人!吕氏忽然有些觉醒,又马上有些警惕。

老三,以前肯定是装的,不然如何突然变了个人一样!

他为什么要装?

难道,他一直在防范我们?

若真是如此,怕是要在皇帝那里,落下个妒妇的名声!

再想想皇帝的性子,若是真被他认定为妒妇,那儿子的前途?

“儿,你皇祖父在里面待那么久,兴许渴了!”吕氏绷着脸道,“端一盏热茶进去,请您皇祖父暖暖身子!”说着,吕氏靠近了些,压低声音,“进去你就哭......”

她在说,朱允炆在认真听。

但是正说着,朱元璋已在朱允熥的搀扶下,慢慢出来。

“参见陛下!”

“皇祖父!”

殿外众人赶紧行礼,吕氏低头之时看到,朱元璋的脸色竟然悲伤少了许多,而朱允熥则是依旧面无表情,看不出神色。

“嗯!”朱元璋对跪拜的人们点点头,回头对朱允熥说道,“你身子弱,要知道爱惜!为父亲尽孝是好事,但真把自己弄病了,也是不孝!”

“孙儿谨记皇爷爷教诲!”

“忙完丧事,去大学堂读书,咱给你找几个好师傅!”朱元璋板着脸,“严师出高徒,看你以后还装不装!”

“孙儿定不再辜负皇祖父之恩!”

明初大学堂,等于清代的尚书房,是皇子皇孙们读书的地方。

朱元璋虽然出身不高,但极为重视儿孙的教育,当年朱标为太子时,请的就是名满天下的大儒,宋濂等人为师。

“回吧,咱走了!”朱元璋嘱咐一声,大步前行。

不知怎么地,在路过吕氏身侧的时候,吕氏感觉皇帝的目光有些阴冷,顿时心中发寒。

“恭送陛下!”

然而,众人的叩拜中,朱元璋的身影忽然停住。

回头,郑重地看着朱允熥,开口说道,“传旨!”

他话音刚落,皇帝侍从中的贴身书记官,就躬身过来,聆听圣命仔细记载。

“朱允熥,太子嫡子,朕之嫡孙。人品贵重,深肖朕躬,才思敏捷,博学多才,至诚至孝,刚强弘毅。”

说着朱元璋顿了顿,“封,朱允熥为吴王!”

“臣谢主隆恩!”

众人心里暗中惊呼之时,朱允熥已经跪倒,以君臣之礼谢恩。

看着他不卑不亢,成熟稳重的模样,朱元璋再次点点头。

小小年纪,不以物喜不以己悲,能沉得住气,大有可为!

他是不知道,此刻朱允熥的心里已经沸腾了。

若不是他竭力的控制,身上的肌肉可能都会颤抖起来。

吴,大明洪武皇帝登基之前的国号。对于大明王朝,朱氏家族,有着莫大的含义。

于大明诸王中,最为显贵。

现在,这顶无数人眼馋的王冠,落在了朱允熥的头上。

“吴王,只是个开始!”

朱允熥在心里,对自己说道。

相关小说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

为您推荐